学生事务
学生事务

从0到6|看看梅努斯这间宿舍如何找寻学科竞赛的“通关密码”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24-09-05点击数:

 近来,419宿舍忽然开启组团“竞赛特种兵”模式,半年来接连斩获各级各类电子信息类专业竞赛的多项荣誉。从初出茅庐的手忙脚乱,到身经百战登上国奖颁奖台,他们找到了竞赛的“通关密码”。

 “大智若渔”项目组由2022级电信专业邱嘉毅同学发起,419宿舍6名本科生组成,由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技术实验中心高级实验师、学生竞赛创新中心主任张昂老师指导。团队秉持“充满想法,脚踏实地”的初心,曾荣获第十七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物联网应用赛道国家二等奖,第八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华南赛区决赛三等奖,第十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附件赛区三等奖,以及2024年中美青年创客大赛等国家级、省部级奖项累计近10项。

团队信息

比赛成员:邱嘉毅 张开羽 张书畅 余一舟 张绍钰 林智伦

指导教师:张昂

小试牛刀——组队“打怪升级”

 一间小小的宿舍,承载着大学时光中,彼此最珍贵的回忆。

故事开始于2024年3月开学初,在生活一区4号楼419宿舍,邱嘉毅召集大伙,“我有一个想法,要不要一起试一试?”起初说好只是试一试,结果从本科生创新训练项目申报立项,到线下实地调研,再到无数个日夜的设计开发,最终在多项学科竞赛中开花结果。半年来,他们忽然开启组团“竞赛特种兵”模式。小小的宿舍,也摇身一变,放满了开发物资和实验设备。“下一步还能怎么做,怎么做会更好”已然成为了生活里最常讨论的话题。

 邱嘉毅喜欢安静思考,每次都能提出问题的最优解法。张开羽耐心细致,能沉住气反复修改方案。张书畅饱含激情,常提供新的思路,为平日的生活注入活力。余一舟谦虚谨慎,能周全得照顾好团队的大小事务。张绍钰充满好奇,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为团队方案优化提出建议。林智伦成熟稳重,有良好的大局观和目标感,保证目标如期完成。

 团队的默契来自于长期相处的心灵相通,他们熟悉彼此的做事风格。他们坚持依靠自己双手实现任何天马行空的想法,依靠自己的实力赢下一切期望达到的成就。就是这样的六人,保持强烈的目标感和责任心,组成了最有默契的团队。从大一起,他们在课设中一起合作开发过多套作品,所有合作的课设作品都取得了满绩。

以赛促学——寻找“通关”密码

 把课设作品持续优化,转型成竞赛项目,这是本学期他们能更上一层楼的关键。邱嘉毅自大一起最先接触了科研竞赛,知道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差距。“如果我们能以更高的标准(竞赛)要求自己,学习过程会有更强的针对性,学习自驱力自然也会更强。”团队成员一拍即合,选择接受额外的工作量和挑战。

 在张昂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团队有了更清晰的目标。面对陌生的技术方案,大伙从零摸索,坚持课外学习和交流讨论。团队共同遵守“按期完成,绝不拖延”的开发原则,一路过关斩将,系统已经更新至第三代。

无惧风浪——找到“通关”密码

 从方案设计到自主开发,再到准备比赛材料,他们是一群脚踏实地的人。在4月,团队开启了第一次线下赛,从第一次出行的手忙脚乱,到身经百战最终登上国奖颁奖台,团队成员一起找到了竞赛的“通关密码”。

 最初团队接到第一场比赛晋级的通知是很意外的。当时邱嘉毅在泉州石狮参加一场科技类竞赛,突然收到消息要临时准备线下比赛。团队缺乏科创类比赛的经验,立即查询比赛资料、问询导师和前辈经验、打磨现场的展示方式,面对全新的挑战,大家激动又紧张,手忙脚乱地完成了第一场比赛,只获得了省级三等奖的成绩。

 起初,团队成员对这个成绩并不满意,导师的一句短信“没有关系,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辅导员的鼓励“结果不重要,比赛的过程才是”。团队成员重拾信心,同时意识到好的项目不仅需要突出的技术,而且还需要能吸引住评委的目光。团队不断总结每场比赛的经验,持续优化作品,打磨综合能力,最终登上国奖颁奖台,在第十七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荣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上一条:喜报 | 我院多个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顺利结题!

下一条:梅努斯国际工程学院科研竞赛光荣榜(2024年1月—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