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把 ⾼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命线,加快建设⾼质量教育体系。教育是⺠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在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领导下,我国成功开辟出⼀条中国特⾊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当下,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的教育体系,但同人民群众对⾼质量教育体系的需求之间还有所差距。推动教育体系从“有”到“优”、由“优”向“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
以基础教育为基点,着⼒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根基,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事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满意度,事关国家的发展与⺠族的未来。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进⼀步夯实优化基础教育,坚持遵循教育规律,强化思维能⼒培养,真正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在学前教育方面,要多渠道增加普惠性普及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多⽅式提升学前教育管理规范与办学质量。应进⼀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着力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巩固教育脱贫成果,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要深化教学方式改革,从知识灌输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体验式互动教学;完善教育评价体系,贯彻“双减”政策,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解决⾼考“指挥棒”问题,促进学校教育提质增效,推动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以高等教育为龙头,强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才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高等教育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阵地,理应成为启发民智、传播知识、服务社会、创造⽂明的发源地。加快建设⾼质量教育体系,需要进⼀步完善强化⾼等教育。育人核心应更加突出,旗帜鲜明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引导学⽣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勇于担当使命的“国之大者”。育⼈质量应更加优异,主动将⾼等教育发展“小逻辑”融⼊国家现代化建设“大逻辑”,强调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应⽤,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积极谋划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布局,提升人才的原始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育人平台应更加开放,锚定世界⼀流⼤学和⼀流学科建设⽬标,既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又要放眼世界学经验;进⼀步加强国内外人才交流,吸收借鉴先进的办学理念与教学⽅法,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积极参与国际高等教育重大议题研究,扩大对外影响⼒。
建设全⺠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服务中华⺠族伟⼤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全⺠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战略部署是提升国⺠素质、促进⼈的全⾯发展的有力举措,也是服务国家战略任务、持续提升综合国⼒的客观需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进⼀步重视强调全⺠终身学习。方式要更加灵活,加强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深化各阶段各类型教育横向融通、纵向连接,强化教育子系统与社会大系统的合作融合。资源要更加丰富,树⽴大平台观和大资源观,加强图书馆、博物馆等传统公共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运⽤新⼀代信息技术与数字化转型赋能全⺠教育,探索“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服务于个人生命全周期的个性化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要更加便捷,充分发挥在线教育的经验与优势,打造学习强国、慕课等⼀系列高质量学习平台,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新时代新征程办好人⺠满意教育的重点任务,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环节。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标纲要中,将建设⾼质量教育体系作为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发展的关键举措。高质量教育体系将是更加公平、更加完备、更加丰富、更可持续的教育体系。为此,需要以基础教育为基点、以⾼等教育为龙头、以建设学习型大国为根本,着眼各级各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积小成为大成,奋力实现教育强国⽬标,为中华⺠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